|
|
600余艘船舶滯航湘江長沙段 10月22日,長沙新港員工彭正準備休假。“港口連續3天沒有船舶進出了,我們沒有工作可做,領導準備安排我們輪休。” 作為湘江航運的“咽喉”,長沙新港承擔著長沙及湘中地區60%以上的內支線集裝箱裝卸任務,為何會沒有船舶進出呢? 據長沙新港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唐忠良介紹,與港口有業務往來的所有航運公司的船舶,現在全部滯航在湘江長沙綜合樞紐上下游,等待過閘。 “這是長沙新港歷史上首次連續幾天出現‘空港’現象。” 湘江長沙樞紐水位降至歷史最低 記者沿湘江長沙綜合樞紐上下游發現,在上游白沙洲水域約2公里處,密密麻麻滯航各類大小船舶400多艘;在樞紐下游的洪家洲、銅官、蘿卜洲20多公里水域,滯航了各類大小船舶200多艘。 “聽說樞紐下游的水位降至歷史最低,不能行船,我們已經在這排隊等候近一個星期了。”在白沙洲水域停泊的一艘“瀏陽機”運砂船船主郭老板告訴記者,船等著過閘去湘陰運砂,停留這么長時間,至少損失近兩萬元。 記者在湘江長沙樞紐海事處大樓一樓的電子顯示屏上看到,10月22日上午8時,湘江長沙段下游水位降至20.6米,是該樞紐蓄水通航以來的最低水位。而從20日開始,每天的過閘船舶只有兩三艘。 據湘江長沙樞紐海事處負責人介紹, 這次滯航主要源于該樞紐2號船閘的引航道水深不夠。 該引航道設計水位為21.9米,底標高為17.5米,即設計水深為4.4米。但目前實際水深僅1至1.2米,船舶不能通行。 “去年樞紐蓄水通航以來,引航道一直處于半施工、半通行狀態。本來底標就過高,一旦水位下降,水深就不夠了。”該負責人解釋。 記者看到,樞紐2號船閘引航道上已有施工船在進行疏浚。 “疏浚后,可提升部分水深;但如果湘江水位持續降低,仍難以解決。”該負責人表示。 據介紹,從9月26日以來湘江流域近27天未降大雨。22日,長沙樞紐下游水位降至20.6米,比千噸級航道的設計水位低3.47米。 長沙新港沒有一艘船舶停靠 湘江長沙樞紐是我省50多家航運公司進出湘江長沙段的必經之處。無法過閘,意味著將給這些企業帶來不可避免的經濟損失。 據省船東協會秘書長張迪奇介紹,10月20日至22日停航期間,給長株潭3市的航運公司帶來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200多萬元。 據了解,運營于湘江長株潭的多家航運企業,大部分從事國際集裝箱運輸,擁有國際集裝箱運輸船舶近40艘。按照國際集裝箱內支線運輸特定時間要求,除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外,從長沙至上海必須在75小時之內抵港,否則會影響與國際班輪規定時間的銜接;上海至長沙逆水航行的規定時間為105小時。這意味著,滯航時間越長,損失越大。 湖南湘平高速航運有限公司負責人透露, 該公司在樞紐下游有15艘裝載2.4萬多噸進口礦石的船,滯航等待過船閘;在樞紐上游等待過閘的鋼板船有30多艘。預計直接經濟損失120多萬元。 船舶不能進出港,讓昔日繁忙的長沙新港變成了“空港”。該港投產以來,首次出現沒有一艘船舶?康默F象,集裝箱和件雜貨碼頭裝卸作業全部 “停擺”。 目前,長沙新港有300多個國際集裝箱滯港待運,給港口每天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0多萬元。 部分從上海到長沙的船舶提前獲知消息后,只能選擇在下游城陵磯新港卸貨,轉為公路運輸到長沙,增加了物流成本。 華菱湘潭鋼鐵有限公司物流中心主任肖霞光介紹, 湘鋼每天到港的進口鐵礦石3.5萬多噸,出港的鋼板有3萬多噸,F在,被迫水轉陸運后每噸要增加20元成本。 呼吁上游樞紐增加泄流量 針對滯航現象,長沙新港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唐忠良認為,為了水路暢通,壩下必須保持淺水航段2米實際水深。 唐忠良建議,湘江上游的湘江衡陽大源渡航電樞紐和株洲航電樞紐,增加下泄流量補水, 以緩燃眉之急,以促沿線港口早日恢復裝卸生產。 “請求省防汛抗旱指揮部,科學調度湘江上游航電樞紐增加下泄流量;同時協調三峽樞紐放水,增加下泄流量,抬升洞庭湖的水位。”
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航電樞紐設計處處長周作茂認為,樞紐壩下水位大幅降落與洞庭湖水位逐日下降密切相關。從航運長遠利益著眼,要解決湘江下游枯水季節水位下降的現象, 必須推進洞庭湖岳陽綜合樞紐工程建設,從根本上改善洞庭湖區生態環境和航運條件,湘江下游枯水期才不會制約航運,通江達海的優勢才能充分體現。 摘自《湖南日報》 |
|
|